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概念整理,以及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念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微信号:ctkjcq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即对电能生产、传输和管理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度和自动化管理。电力系统是一个地域分布辽阔,由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 *** 和用户组成的统一调度和运行的复杂大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领域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检测、调节和控制,系统和元件的自动安全保护, *** 信息的自动传输,系统生产的自动调度,以及企业的自动化经营管理等。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供电的电能质量(频率和电压),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效能。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概念整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念)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研究内容:

(1)智能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对电力系统电保护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概念整理的新原理进行了研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概念整理,将国内外最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概念整理的人工智能、模糊理论、综合自动控制理论、自适应理论、 *** 通信、微机新技术等应用于新型继电保护装置中,使得新型继电保护装置具有智能控制的特点,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多年研究,研制的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适用于35kV~500kV各种电压等级变电站。微机保护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电力市场理论与技术

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和电力工业技术经济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了电力市场的运营模式,深入探讨并明确了运营流程中各步骤的具体规则;提出了适合我国现阶段电力市场运营模式的期货交易(年、月、日发电计划)、转运服务等模块的具体数学模型和算法,紧紧围绕当前我国模拟电力市场运营中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3)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系统

对电力负荷动态特性监测、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建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引进了加拿大teqsim公司生产的电力系统数字模拟实时仿真系统,建成了全国高校之一家具备混合实时仿真环境的实验室。该仿真系统不仅可进行多种电力系统的稳态及暂态实验,提供大量实验数据,并可和多种控制装置构成闭环系统,协助科研人员进行新装置的测试,从而为研究智能保护及灵活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了一流的实验条件。

(4)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培训仿真系统

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培训仿真系统是针对我国电力企业职工岗位培训的迫切要求,将计算机、 *** 和多媒体技术的最新成果和传统的电力系统分析理论相结合,利用专家系统、智能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进行电力系统知识教学、培训的一种强有力手段。本系统设计新颖,并合理配置软件资源分布,教、学员台在软件系统结构上耦合性很少,且系统硬件扩充简单方便,因此学员台理论上可无限扩充。

(5)配电网自动化

在中低压 *** 数字电子载波ndlc、配网的模型及高级应用软件pas、地理信息与配网scada一体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其中,ndlc采用了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了载波接收灵敏度,解决了载波正在配电网上应用的衰耗、干扰、路由等技术难题;高级应用软件pas将输电网ems的理论算法与配网实际结合起来,采用了最新国际标准iec61850、61970cim公共信息模型;采用配网递归虚拟流算法进行潮流计算;应用人工智能灰色神经元算法进行负荷预测。

(6)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对在线测量技术、实时相角测量、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理论与技术、小电流接地选线 *** 、电力系统振荡机理及抑制 *** 、发电机跟踪同期技术、非线性励磁和调速控制、潮流计算的收敛性、电网调度自动化仿真、电力负荷预测 *** 、基于柔性数据收集与监控的电网故障诊断和恢复控制策略、电网故障诊断理论与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非线性理论、软计算理论和小波理论在电力系统应用方面,以及在电力市场条件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的新理论、新模型、新算法和新的实现手段进行了研究。

(7)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结合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将专家系统、人工神经 *** 、模糊逻辑以及进化理论应用到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运行分析、警报处理、故障诊断、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实用研究。在上述实用软件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的研究,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的智能化水平。。

(8)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开展了电力电子装置控制理论和控制算法、各种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行为和作用、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直流输电的微机控制技术、动态无功补偿技术、有源电力滤波技术、大容量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和新型储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9)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通过将传感器技术、光纤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及模式识别技术等结合起来,针对电气设备绝缘监测 *** 和故障诊断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基础研究,开发了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电容型设备和直流系统等主要电气设备的监控系统,全面提高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电力系统一直呈现不间断运行的状态,因此采用人工的 *** 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不仅会大量浪费人力资源,同时还会导致监控存在漏洞。采用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安全的自动化监控。

摘要:

自动化是电力系统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念及流程,继而从数据处理、安全控制以及配电三方面,深入细致的阐述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希望能够达到提高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

前言

人民的生产与生活离不开电力能源作为支撑,电力系统的功能便在于为人民提供所需的电力能源,进而维持社会各领域的运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得自动化技术逐渐出现,将其应用到电力系统中,能够有效的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是电力领域目前重视的主要问题之一。

1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念

电力系统自动化即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系统中的数据以及信息等,进行自动化处理,并对其进行综合管理与控制的一种技术[1]。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对于电力领域管理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降低故障发生几率,提高系统中设备运行可靠性。众所周知,电力系统需要不间断的运行,才能维持社会的运行,而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产生故障的几率必定会增加。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可以实现对系统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生故障,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感知,并对其加以处理,将故障的影响范围缩小,避免对社会造成更加严重的不良影响。

2电力系统自动化流程

电力系统自动化需要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由计算机设备作为调控中心,向各个变电站等所安装的控制设备进行 *** 覆盖,进而实现对电力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监控。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构成较为简单,仅包括控制对象与自动控制装置两种[2]。两者之间通过 *** 实现信息的互相传输,自动控制装置向控制对象发送控制信息,而控制对象则向自动控制装置发送检测信息,以此实现对对象整体状态的控制。

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电力自动自动化技术可以用于数据处理、安全控制以及配电系统的控制过程中,具体应用表现如下:

3.1数据处理的自动化

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体现在数据整合与共享两方面[3]。(1)数据整合的意义在于将空间计算引入到主流计算中,实现计算效率得到提高。数据整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①电力企业应加强对电力用户的管理,通过建立数据库的方式,将用户的用电信息等数据储存到数据库之中,并采用自动化手段加以管理。与此同时,与其他电力企业联合,实现数据的共享,以此为电力优化调度的.实现提供数据参考。②提高数据的可读性与可操作性,要求采用代码的形式,可以实现对数据的调整,进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优化控制。(2)数据共享同样十分重要。对此,要提高控制中心的覆盖范围,与此同时,建立空间区域的几何属性,为数据共享的实现提供便利途径。其次,要存在标准性表达与物理属性数据。除此之外,由于电力系统中设备众多,而各个社会均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因此还必须保证设备数据的共享能够实现,可以通过建立多维动态分析的 *** ,实现数据共享[4]。

3.2安全控制的自动化

安全控制自动化的实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控制;②为对自动化系统本身的安全控制。

(1)电力系统一直呈现不间断运行的状态,因此采用人工的 *** 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不仅会大量浪费人力资源,同时还会导致监控存在漏洞。采用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安全的自动化监控。监控系统能够从事实的角度出发,实时反映系统运行状况,并在发现风险时,实现自动报警。例如: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机组功能的实现往往影响着这个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如监控系统发现电机组存在问题,如功率过大等,便能够及时的实现报警。而工作人员则可以及时解决问题,缩短了问题解决时间,提高了效率,避免了大规模故障的出现,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2)自动化系统本身由软件与硬件两部分组成,如不对其安全性进行控制,同样会出现风险。以数据的安全为例,为避免数据丢失,可采用及时存储并备份的 *** ,使数据安全得到保证。除此之外,一旦发现系统数据存在异常,还必须对其加以修复。

3.3配电的自动化

采用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使配电自动化有效实现。上述技术能够解决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干扰问题,提高数据传输速度,提高接收灵敏度,采用递归虚拟流算法,完成数据以及信息的计算,实现自动化配电,提高配电效率,降低配电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调配。

4结论

电力自动化的实现是电力领域自动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应在以计算机为控制核心的基础上,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从信息的传输与接收的角度出发,实现对数据的优化处理,与此同时,加强对电力系统以及自动化系统本身的控制,降低风险发生几率,并实现配电的自动化,以使我国电力领域能够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肇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科技展望,2015,25:66+68.

[2]张秀菊,张剑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信息化建设,2015,11:382.

[3]杨絮.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2:169.

[4]江城.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力[J].科技资讯,2016,21:7~8.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论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搜企网版权所有,为电力工业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的矛盾创造了条件。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论文篇一

浅析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摘 要】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沟迅猛发展,原有的电力传动(电子拖动)控制的概念已经不能充分概抓现代生产自动化系流中承担之一线任务的全部控制设备。而且,电力拖动控制已经走出工厂,在交通、农场、办公室以及家用电器等领域获得了广泛运用。它的研究对象已经发展为运动控制系统,下面仅对有关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新发展作一些介绍。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现场总线;无线通讯技术;变频器

0 引言

现今,创新的自动化系统控制着复杂的工艺流程,并确保过程运行的可靠及安全,为先进的维护策略打造了相应的基础。

电力过程自动化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搜企网版权所有,为电力工业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的矛盾创造了条件。随着社会及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自动化的重要性与日剧增。传统的信息、通信和自动化技术之间的障碍正在逐渐消失。最新的技术,包括无线 *** 、现场总线、变频器及人机界面、控制软件等,大大提升了过程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能。

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一般是指电工二次系统,即电力系统自动化指采用各种具有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功能的装置并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各个元件、局部系统或全系统进行就地或远方自动监视、协调、调节和控制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健康地运行和具有合格的电能质量[1]。

1 电力自动化的发展

我国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在我国城乡电网改造与建设中不仅中低压变电站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实现无人值班,而且在220kV及以上的超高压变电站建设中也大量采用自动化新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网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了输配电和电网调度的可能性,降低了变电站建设的总造价,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随着智能化开关、光电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一次运行设备在线状态检测、变电站运行操作培训仿真等技术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高速 *** 在实时系统中的开发应用,势必对已有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产生深刻的影响,全数字化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即将出现。

2 电力自动化的实现技术

现场总线(Fieldbus)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变革,随着工业电网的日益复杂工业自动化网版权所有,人们对电网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控制技术必将取代过去的控制方式而应用在电力自动化中。

3 无线技术

无线通讯技术因其不必在厂区范围内进行繁杂、昂贵的布线,因而有着诱人的特质。位于现场的巡视和检修维护人员借此可保持和集中控制室等控制管理中心的联系,并实现信息共享。此外,无线技术还具有高度灵活性、易于使用、通过远程链接可实现远方设备或系统的可视化、参数调整和诊断等独特功能。无线技术的出现及快速进步,正在赋予电力工业领域以一种崭新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并由此在电力流程工业领域及资产管理领域,开创一个激动人心的新纪元。

尽管目前存在多种无线技术汉阳科技,但仅有几种特别适用于电力流程工业。这是因为无线信号通过空间传播的过程、搭载的数据容量(带宽)、抗RFI(射频干扰)/EMI(电磁干扰)干扰性、对物理屏障的易感性、可伸缩性、可靠性,还有成本,都因无线技术 *** 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很多用户都倾向于“依据具体的应用场合,来选定合适的无线技术”。控制用的无线技术主要有G *** /GPRS(蜂窝)、9OOMHzRadios、wi-Fi(802.lla/b/g)、WIMAX(802.16)、ZigBee(802.15.4)、自组织 *** 等,其中尤以Wi-Fi和WIMAX应用增长速度最快,这是因为其在带宽和安全性能方面较优、在数据集中和 *** 化方面具备卓越的安全框架、具有主机数据集成的高度灵活性、高的鲁棒性及低的成本。

4 信息化技术

电力信息化包括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两部分。厂站自动化历来是电力信息化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还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水平更是国际领先,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各种系统,如SCADA、AGC以及EMS等已建成,省电力调度机构全部建立了SCADA系统,电网的三级调度100%实现了自动化。华北电力调度局自动化处处长郭子明说,早在20世纪70年代华北电力调度局就用晶体管计算机调度电力,从国产121机到176机,再到176双机,华北电力调度局全用过,到1978年已经基本实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

5 安全技术

电力是社会的命脉之一,当今人类社会对电力系统的依赖已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电力系统发生大灾变对于社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电力系统最重要的是运行的安全性,但这个问题在全世界均未得到很好解决,电力系统发生大灾变的概率小但后果极其严重,我国电力系统也出现过稳定破坏的重大事故。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电力工业将会继续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发展。随着三峡电站、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和全国联网等重大工程的实施,我国必将出现世界上更大规模的电力系统。

6 传动技术

实现变频调速的装置称为变频器。变频器一般由整流器、滤波器、驱动电路、保护电路以及控制器(MCU/DSP)等部分组成。变频器作为节能降耗减排的利器之一,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已经极为广泛而成熟。对于变频器厂商而言,在未来30年,变频器,尤其是高压变频器在电力节能降耗中的作用极为明显,变频器也成为越来越多电力行业改造技术的首选。

在业内,以ABB为首的电力自动化技术领导厂商,ABB建立了全球更大的变压器生产基地及绝缘体制造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来,公司多次参与国家重点电力建设项目,凭借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的产品性能而获得国内外用户的好评。其公司多种产品,包括:PLC、变流器、仪器仪表、机器人等产品都在电力行业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7 人机界面

发电站、变电站、直流电源屏是十分重要的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搜企网,单片机技术的日趋完善,电力行业中对发电站、变电站设备提出了更高精密、更高质量的要求,直流电源屏是发电站、变电站二次设备中非常重要的设备,直流电源屏承担着向发电站、变电站提供直流控制保护电源的作用,同时提供给高压开关及断路器的操作电源,因此直流电源屏的可靠性将直接关系到发电站的安全运行,直流电源屏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从早期的直流发电机、磁饱和直流充电机到集成电路可控硅控制直流充电机、单片机控制可控硅充电机、高频开关电源充电机等,至目前直流电源屏已很成熟。

直流电源屏整流充电部分仍然采用目前国际更流行的软开关技术,将工频交流经过多级变换,最后形成稳定的直流输出,直流电源屏系统控制的核心部件是V8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PLC,它将系统采集的输入输出模拟量以及开关量经过运算处理,最终控制高频开关电源模块使其按电池曲线及有人为设置的工作要求更可靠地工作。

8 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当今世界最活跃、最充满生机、最富有开发前景的综合性学科与众多高新技术的合成。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也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汪秀丽.中国电力系统自动化综述[J].水利电力科技,2005(02).

[2]唐亮.论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J].硅谷,2008(02).

[3]夏永平,唐建春.浅议电力系统自动化[J].硅谷,2010(06).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论文篇二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分析

摘 要:现代社会对电能供应的“安全、可靠、经济、优质”等各项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电力系统也不断地向自动化提出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不断地由低到高、由局部到整体发展,文章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自动化技术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已经发展成为融计算机、通信、控制和电力电子装备为一体的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观测范围也越来越广,闭环控制的的对象也越来越丰富。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平稳、健康的运行,对电力系统的各个元件、局部、全系统,采用具有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功能的装置,通过信号和数据传输的系统,就地或远距离进行自动监视、调节和控制等,从而达到合格的电能质量。

1 电力系统自动化与智能控制系统

1.1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是指通过具有自动控制功能和自动检测功能的设备对电能传输和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自动化管理和自动化调度。使用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远程和就地的自动控制、调节和监视,为电力系统稳定、安全、正常的运行提供保障,更大限度的满足电能质量的实际需求。实现电力系统化自动化对提高电力系统运转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其自动化主要包括变电站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和以及调度电网自动化等方面。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能够为电力系统稳定、安全的运行提供保障,提高电力系统供电质量,实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

1.2 智能技术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结合

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用智能技术不仅能够发展和完善电力自动化技术,而且通过智能系统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协调电力系统的不稳定性。考虑到当前电力系统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因此为了尽可能的满足公众对廉价和便利的电力 *** 需求,将智能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当中十分必要。但当前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还不是很高,各方面发展不太成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

2 电力系统中的自动化技术

2.1 变电站自动化

目前,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使得变电站运行成本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降低,增强了电网调度和输配电的可能性。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更优化、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区域化发展。由于变电自动化具有运行状态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等方面的特点,在各级变电站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利用自动化技术,能够将 *** 人工操作和人工监视取代,从而使得安全运行水平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2 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包括核心计算机控制系统以及用于实时分析、计算的软件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能够在进行电力生产时,利用对电网系统安全性和运行状态的分析和监控,对电力市场进行自动调度,满足电力市场实际运营需求。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在发电厂和变电站进行信息收集的部分为远动端,调度端则主要用于对远动端收集来的信息进行调度。

2.3 变电综合自动化

变电综合自动化通过对现代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对变电站设备、仪器进行优化设计和功能组合,实现对变电站主要线路和相关设备的测量、自动控制以及监视等全面管理。追求的目标向更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该技术具有维护调试和操作简便等方面的特点,使得变电站保护性能大幅增强,从根本上实现了变电站远程监控管理手段。

2.4 配电网自动化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通过将配电线路和配电变电站结合,共同合成配电网,具有分散、点多、面广等方面的特点。该技术能够对配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对配电网运行模式进行改进和优化,当配电网发生故障,出现运行异常现象时,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能够将故障及时找出,并予以有效的处理措施。

3 电力系统中的智能技术

3.1 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主要采用的是一种模糊的宏观控制系统,它具有易操作性、非线性、随机性、简单化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监理模糊关系模型变得十分简单容易,并且具有非常大的优越性。模糊控制 *** 的优越性在任何地方都体现出来,包括家用电器中,他使得控制操作变得非常容易掌握并且十分的简单。这种模糊理论的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控制中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因为他能够模拟人的决策过程和模糊推理过程。

3.2 线性更优控制

更优控制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更优化理论用于控制问题的一种体现。线性更优控制是目前诸多现代控制理论中应用最多,最成熟的一个分支。卢强等人提出了利用更优励磁控制手段提高远距离输电线路输电能力和改善动态品质的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指出了在大型机组方面应直接利用更优励磁控制方式代替古典励磁方式。电力系统线性更优控制器目前已在电力生产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3 专家系统控制

专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对电力系统处于警告状态或紧急状态的辨识,提供紧急处理,系统恢复控制,非常慢的状态转换分析,切负荷,系统规划,电压无功控制,故障点的隔离,配电系统自动化,调度员培训,电力系统的短期负荷预报,静态与动态安全分析,以及先进的人机接口等方面。虽然专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4 神经 *** 控制

神经 *** 控制是通过人工神经 *** 发展而成的,它主要应用在学习方面以及模型结构方面,并且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成果。神经 *** 控制的非线性是目前最受人们关注的,此外它的鲁棒能力、处理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也同样受到人们的关注。神经 *** 是由大量简单的神经元以一定的方式连接而成的神经 *** 。根据具体问题的不同,已经有多种神经 *** 结构及其训练算法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应用,主要的神经 *** 理论研究有神经 *** 的硬件实现问题研究和神经 *** 学习算法研究等。

4 智能技术与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 自动化正由单个单元逐步发展为部分区域乃至整个系统,有单一功能逐步发展为一体化、多功能。在控制策略问题上日益向着适应化、更优化、区域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进步,智能化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对电力系统而言,其意义尤为重要。虽然在电力电力系统中,智能技术已得到了广泛运用,当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以计算机软硬件为基础的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还将得到更为全面的应用。此外,智能技术与自动化技术将会得到更加紧密的结合,在电网系统中得到为好的运用。

5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面临着空前的变革。多媒体技术、智能控制将迅速进入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会推动电力系统监测的发展,也会推动电力系统控制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夏书军,程志武,周晓东.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配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78-79.

[2]朱淋,徐秀英,肖中图.浅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力[J]科技风,2010(4):36-37.

[3]曾琳,金涛.探讨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94-97.

看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范文

2. 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论文

3. 电力工程自动化专业论文范文

4.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职称论文

5. 电气自动化论文精选范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概念整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念、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概念整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