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注意什么

1、《建筑结构混凝土技术规程》(jgj3-2002)第13.7.11条规定: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混凝土外表面与环境温度差值不应超过25摄氏度;

微信号:ctkjcq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2、要尽量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3、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在12小时内覆盖保湿保温;

4、防水混凝土养护期至少14天;大体积混凝土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工作,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常采用斜面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 *** :

浇筑时混凝土自然流淌而形成斜面,混凝土振捣时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分层浇筑时应保证下上层混凝土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插入下层5公分,使上下层混凝土之间更好的结合。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与预拌搅拌站做好混凝土浇筑的责任分工,配合搅拌站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工作,同时确定混凝土罐车数量以及运输交通路线等。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主要措施:

1,

优选低水化热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和微膨胀剂,减少大体积混凝土体积收缩影响,以降低混凝土可开裂的可能性。

2,

在保障混凝土设计强度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掺加适量粉煤灰以降低水泥用量。

3,

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当无设计要求时,控制在25摄氏度以内),如降低拌合水温度、骨料用水冲洗降温、避免暴晒等。

4,

适当设置后浇带,以减少外应力和温度应力,也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5,

必须二次抹面,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缝,紧接进行保湿覆盖保温养护。

6,

可预埋冷水管,通过循环水将混凝土内部热量待带出,进行人工导热。

我的毕业论文是如何搞好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请问选题的意义和目的怎么写?如题 谢谢了

浅谈“村村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论文编号:GC017 字数:6462建筑职称论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页数:10 内 容 摘 要 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时经常存在一些质量病害,而这些病害是影响工程建筑职称论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因素。这些病害将直接导致水泥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间接的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为此解决和防治这些病害将能够大大的提高水泥混凝土工程质量。近几年来农村公路“村村通”项目工程多数项目面层都采用水泥混凝土结构形式,因此这些质量问题在“村村通”项目施工过程中也存在,此外由于“村村通”项目的特殊性此类通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都有着较特殊。本文就“村村通”项目施工中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村村通 水泥混凝土 质量 问题 防治 大纲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概述 1 二、“村村通”混凝土路面的病害 2 三、“村村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防治 4 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年;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年; [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年; [4]卢仲贤 《农村公路》 陕西省交通厅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年;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年 [6]《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年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年 [8]胡保存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指南》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年 [9]《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年 [1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年 [11]牟泽兵《浅谈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J]安徽公路 2008年3月 以上回答来自:

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施工 *** 是什么?

施工 *** :

混凝土搅拌:根据配合比确定每盘各种材料用量,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及时调整配合比用水量。

混凝土运输:泵送混凝土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连续工作, 如发生故障, 停歇时间超过45分钟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 *** 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振捣要求: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柱的浇筑: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以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减半石子混凝土,柱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

梁板浇筑: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 *** 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将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长,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推进。

楼梯浇筑: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施工缝: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多层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三分之一部位。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湿润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 混凝土入模,不得集中倾倒冲击模板或钢筋骨架,当浇筑高度大于2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下料,出料管口至浇筑层的倾落自由高度不得大于1.5M。

2. 混凝土必须在5小时内浇筑完毕(从发车时起),为防止*混凝土浇筑出现冷缝(冷缝:指上下两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超过初凝时间而形成的施工质量缝),两次混凝土浇筑时间不超过1.5小时,交接处用振捣棒不间断的搅动。

3. 浇筑过程中,振捣持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振捣器插点呈梅花形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40CM。保证不漏振,不过振。

4. 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先浇筑梁混凝土,从梁柱节点部位开始,保证梁柱节点部位的振捣密实,在用赶浆法循环向前和板一起浇筑,但不得出现冷缝。

5. 混凝土浇筑快要完成时,应估算剩余混凝土方量和剩混凝土量,联系搅拌站进行合理调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怎么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比较复杂,具体如下:

一、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指混凝土结构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或预计 会因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二、配制大体积混凝土用材料宜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应优先选用质量稳定有利于改善混凝土抗裂性能,C3A含量较低、 C2S含量相对较高的水泥。

2、细骨料宜使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3。

3、釆用非泵送施工时粗骨料的粒径可适当增大。

4、应选用缓凝型的高效减水剂。

三、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除应符合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抗渗性、 体积稳定性等要求外,尚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特性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的原则。

2、混凝土拌和物在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大于160mm。

3、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170kg/m。

4、粉煤灰掺量应适当增加,但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 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50%,两种掺和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水泥重量的 50%。

5、水胶比不宜大于0.55。 8.2.4当设计有要求时,可在混凝土中填放片石(包括经破碎的大漂石)。填放片石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可埋放厚度不小于15cm的石块,埋放石块的数量不宜超过混凝土结构 体积的20%。

(2)应选用无裂纹、无水锈、无铁锈、无夹层且未被烧过的、抗冻性能符 合设计要求的石块,并应清洗干净。

(3)石块的抗压强度不低于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1.5倍。

(4)石块应分布均匀,净距不小于150m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的净距不小 于250mm,石块不得接触钢筋和预埋件。

(5)受拉区混凝土或当气温低于0°C时,不得埋放石块。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大体积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系统除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外,还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 进行保温构造设计。

2、模板和支架系统在安装或拆除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

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计算,参照附录D进行。

4、施工阶段温控指标和技术措施的确定。

5、原材料优选、配合比设计、制备与运输计划。

6、混凝土主要施工设备和现场总平面布置。

7、温控监测设备和测试布置图。

8、混凝土浇筑顺序和施工进度计划。

9、混凝土保温和保湿养护 *** ,其中保温覆盖层的厚度可根据温控指标的要求,参照附录E的 *** 计算。

10、主要应急保障措施。

11、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测温作业管理制度。

12、特殊部位和特殊气侯条件下的施工措施。

五、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进行试算,预测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升峰值,芯部与表层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 制定相应的温控技术措施。对首个浇筑体应进行工艺试验,对初期施工的结 构体进行重点温度监测。温度监测系统宜具备自动釆集、自动记录功能。

六、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振捣后50mm〜100mm深处的温度)不宜高于 28℃。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大于45℃。

2、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宜釆用分层连续浇筑施工(图a)或推移式 连续浇筑施工(图b)。应依据设计尺寸进行均匀分段、分层浇筑。当横截面 面积在200m以内时,分段不宜大于2段;当横截面面积在300m以内时, 分段不宜大于3段,且每段面积不得小于50m。每段混凝土厚度应为1.5m〜 2.0m。段与段间的竖向施工缝应平行于结构较小截面尺寸方向。当釆用分段浇筑时,竖向施工缝应设置模板。上、下两邻层中的竖向施工缝应互相错开。

3、当釆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浇筑层厚度不宜大于500mm;当釆用非 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浇筑层厚度不宜大于300mm。

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釆取分层间歇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设置除应 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根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混凝土的供应能力、钢筋工程的施工、预埋管件安装等因素确定。

5、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釆取措施防止受力钢筋、定位筋、预 埋件等移位和变形。

6、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

七、大体积混凝土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按普通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还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28d。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 行,当混凝土的表层温度与环境更大温差小于20°C时,可全部拆除。

2、保湿养护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保 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3、在大体积混凝土保温养护中,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芯部与表层温差和 降温速率进行检测,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时,应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措施。

4、大体积混凝土拆模后应釆取预防寒流袭击、突然降温和剧烈干燥等养 护措施。

八、大体积混凝土宜适当延迟拆模时间,当模板作为保温养护措施的一部 分时,其拆模时间应根据温控要求确定。

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遇炎热、冬期、大风或者雨雪天气等特殊气候条件 下时,必须釆用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质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宜将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遮盖,避免 日光曝晒,并用冷却水搅拌混凝土,或釆用冷却骨料、搅拌时加冰屑等 *** 降低入仓温度,必要时也可釆取在混凝土内埋设冷却管通水冷却。混凝土浇 筑后应及时保湿保温养护,避免模板和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条件许可时应避 开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

2、冬期浇筑混凝土,宜釆用热水拌和、加热骨料等措施提高混凝土原材 料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C。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温保湿养 护。

3、大风天气浇筑混凝土,在作业面应釆取挡风措施,降低混凝土表面风 速,并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抹压次数,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风干。

4、雨雪天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当需施工时,应釆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浇筑过程中突遇大雨或大雪天气时,应及时在结构合理部位留置 施工缝,尽快中止混凝土浇筑;对已浇筑还未硬化的混凝土立即进行覆盖, 严禁雨水直接冲刷新浇筑的混凝土。

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现场温控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应以能真实反映出混凝土浇筑 体内更高温升、芯部与表层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为原则。

2、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 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布置应考虑其代表性按平面分层布置;在基础平面对称轴线上,监测点不宜少于4处,布置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几何尺寸。

3、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应布置外表、底面和中心温度测点,其余 测点布设间距不宜大于600mm。

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芯部与表层温差、降温速率、环境温度及应变的 测量,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应不少于4次;入模温度的测量,每台班不 少于2次。

5、混凝土浇筑体的表层温度,宜以混凝土表面以内50mm处的温度为准。

6、测量混凝土温度时,测温计不应受外界气温的影响,并应在测温孔内 至少留置3mm。根据工地条件,可釆用热电偶、热敏电阻等预埋式温度计检 测混凝土的温度。

7、测温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

建筑职称论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大体积混凝土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