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造价类工程师职称期刊有哪些
- 2、纤维素衍生物方面期刊有哪些?权威专家呢?
- 3、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的院系设置
- 4、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有多大?具体形容一下。再介绍一下。
- 5、想入一台单反,50d 550d 尼康d90 好纠结吖~~~~~~~~
- 6、检测石油化工应该考什么样的职称
造价类工程师职称期刊有哪些
您好,以下期刊可以找来看看,希望能够对你的造价类职称评定有一定的帮助,也可以在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查看期刊订阅。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建筑与预算》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周期:月刊
国内统一刊号:21-1286/TU
国际标准刊号:1673-0402
主办单位:辽宁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与辽宁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
主管单位: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建筑与预算》以提高广大工程造价工作者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办刊宗旨,以为建筑行业服务为办刊方向,以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概预算人员为服务对象,并兼顾多行业读者的需要。既是专家学者发表一家之说的论坛,也是初学者的入门向导,并为从事工程造价工作的各类人员熟悉掌握工程造价等相关知识提供帮助;既探讨具有指导性的理论,又研究解决具有普遍性的实际问题,力求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载文注重科学性、知识性、针对性、实用性,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者的必读刊物。《建筑与预算》杂志栏目设置:经济论坛、经济管理、造价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招标投标、设计百科、工作研究。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周期:国家级期刊
国内统一刊号:32-1445/TQ
国际标准刊号:1006-7906
主办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主管单位:江苏省石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本刊办刊宗旨是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提高科技人才的业务素质,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技信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服务。特色为融学术性、技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内容丰富,资源翔实,图文并茂,读者面广。获奖情况:化工部优秀信息成果二等奖;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二等奖;江苏省第二届;第三届优秀期刊奖;江苏省第二届、第三届优秀期刊奖;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协会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二等奖.《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杂志栏目设置:研究与开发、专论与综述、材料与设备、检测与分析、调研报告、工厂实践.
《土木工程学报》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周期:月刊
国内统一刊号:11-2120/TU
国际标准刊号:1000-131X
主办单位: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主管单位:建设部
《土木工程学报》登载土木工程发展综述,重大土木工程实录,发表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的论文报告,包括科研、设计、施工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总结。读者对象为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科研的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土木工程学报》栏目设置:结构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基础工程与岩土力学等。
纤维素衍生物方面期刊有哪些?权威专家呢?
期刊:广州市石油化工行业协会职称公示我可是百度和google找广州市石油化工行业协会职称公示了20多页找到的哦……给分吧……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为季刊,16开本,每期80页。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4-8405广州市石油化工行业协会职称公示;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36/TQ。定价:每期5.00元,全年20.00元。
本刊已参加“全国非邮发报刊联合征订”,并入编《全国非邮发报刊联合征订目录》,代号8810。订户可通过以下地址订阅:天津市大寺泉集北里别墅17号联合征订服务部(邮编300385)。户头全称:联合征订服务部;开户银行:工商行天津市尖山分理处;帐号:605248-1046196(请注明:《纤维素科学与技术》订费)。
邮汇、破季订阅可直接汇款至本刊编辑部。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乐意居1122信箱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编辑部
邮政编码:510650
*** :020-85231297
电子信箱:caosl@gic.ac.cn
欢迎订阅!
权威专家:
邵自强
男
出生年月
1965年8月
研究方向
含能材料在推进系统中发展与应用
个人概况
教授,博士后。1987年获应用高分子材料专业硕士学位,后主要从事含能材料、功能高分子方向研究;1998年获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应用高分子专业博士学位,期间从事纤维素基材料、含能黏合剂体系相容性专家体系研究与开发。获 东欧青年化学家学术年会优秀成果奖一项,兵器部级科技进步奖一项,北京市科委科技奖一项,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一次。1998年-2000年在北京理工大学军事与烟火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从事天然高分子材料功能化、新型高能纤维素基含能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为研究生讲授《近代高聚物材料物理学》和为本科生讲授《高分子材料加工模具设计》课程。指导博士生和硕士生十余名。目前主要研究内容和方向有:
1.新型天然多糖改性、分析和表征技术,包括以天然纤维素、淀粉、壳聚糖、甲壳素、琼脂和角叉胶等为基的功能化材料制备与表征,涉及超分子改性(物理和化学改性)、化学模板技术和自组装技术和膜技术研究;
2.以高分子物理和化学为基础,对可再生资源,重点是天然纤维素的衍生物进行分子设计、化学衍生,旨在探索天然高分子基的医学、航空航天、常规兵器、化工等领域的新型功能性材料,包括缓释、控释、含能增韧增稠、防伪及液晶材料;
3.以天然高分子功能化为主体,利用现代多种分析手段,表征研究高分子功能化过程聚集态结构、分子结构变化对其溶解性能、力学性能、流变性能、能量性能、加工成型性能动态影响;
4.新一代航天航空及兵器推进与发射用高性能黏合剂的分子设计和合成制造、应用,及以新型黏合剂为基的高性能(高能、低特征信号、钝感和优良的力学性能)推进剂制造加工技术;
5.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复合材料上的应用研究。
许凯
男,1965年10月出生,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所副研究员。已在SCI收录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申请专利7项。多次被邀为Polymer、Macromol. Mater.Eng.等期刊的审稿人。2006年招硕士生2名。
主要研究领域:热固性聚合物和纤维素衍生物化学
目前从事的主要研究工作:
多核芳香环氧树脂:
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课题,通过在树脂分子骨架上引入萘或芴等多核芳香基团,提高分子链的刚性, 对单体进行结构改性,设计、合成一类新型的环氧树脂, 探索其作为电子工业用基体树脂的可行性。
含磷环氧树脂的研究:
在电子产品、印制电路板生产与应用中,基于环境保护的要求,开发不含卤素的含磷环氧树脂体系。
低介电常数环氧树脂的研究:
通常环氧固化物的介电常数在4.5-5之间,而高频线路板则要求其达到3.5以下。对环氧树脂的化学结构进行改性,降低其极化率,研发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类环氧树脂体系,同时保持基体树脂的高Tg、高耐热性。
胡国辉
出生年月
1957年8月18日
毕业院校
1982年毕业于浙江工学院
技术职称(学位)
化工工程师
工作单位
曾任宁波市建新工业公司化工厂厂长
工作经历和业绩
《纤维素醚工业》副主编,主要从事CMC的水媒法生产和研究
姓名
陈方平
出生年月
毕业院校
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技术职称(学位)
硕士学位
工作单位
上海申光食用化学品有限公司
工作经历和业绩
曾长期在化工部乳胶工业研究所工作,熟悉乳胶生产工艺,化验 *** ,标准化和质量体系工作。
1998年至2001年在江门赫克力士(原量子高科)公司任技术部副经理,主要从事新产品开发、技术管理、ISO9000贯标和质检中心管理工作。
2001年至今在上海申光食用化学品有限公司任总工程师。
在多种刊物上发表过研究论文、译文和校译文共15篇。其中属于CMC技术领域的有5篇。起草和发表化工行业标准2篇。获得2项专利。
姓名
李友琦
出生年月
1967年
毕业院校
1989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
技术职称(学位)
工作单位
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工作经历和业绩
1991年--2001年历任重庆侨丰化工厂车间主任、技术科长、总工。其间1997--1998年任总工负责江门丰华建设的技术工作,建成后的生产、技术管理。2001年12月至今,任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技术总监,同时于2006年10月至今任山东力宏宝冠纤维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分管生产、技术方面的工作,
其它:现任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管理者代表、工会主席、重庆市南岸区政协委员。
姓名
邵自强
出生年月
1965.8
毕业院校
1994年-1998年留学于俄罗斯莫斯科,在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攻读化学博士学位
技术职称(学位)
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作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
工作经历和业绩
主要研究方向是“固体推进剂用硝化棉增塑体系相容性研究”。
1998年8月~2000年9月在北京理工大学军事与烟火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年,主攻方向“天然纤维素的预处理改性及其应用研究”
2001年-2005年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杂志编委;《纤维素醚工业》杂志编委;中国硝化棉协会理事;
主编《硝化纤维素生产工艺及设备》,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纤维素醚生产及工艺》,化学工业出版社在版。
第十届东欧青年化学家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火 *** 学报优秀论文奖;博士后学术论文优秀奖;
北京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
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已公开国家发明专利10项。
姓名
陈春林
出生年月
毕业院校
1984年上海化专精细化工,分析专业毕业
技术职称(学位)
化学工程师
工作单位
上海青东化工厂
工作经历和业绩
在上海青东化工厂负责CMC检验,技术工作。曾任上海劳改局中级职称评委委员;曾获司法部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姓名
胡中成
出生年月
毕业院校
1989.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化工系化学工程专业
技术职称(学位)
工作单位
河北茂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
工作经历和业绩
1989.7-1998.3 四川染料厂生产车间/研究所/ 设计所任技术员
1998.3-2001.3重庆侨丰化工厂车间主任/技术科长
期间派驻江门建CMC厂
2001.3-2001.9江门量子高科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
2001.9-2003.3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设计建重庆力宏CMC厂
2003.3-2006.3泸州北方侨丰化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负责泸州北方侨丰改扩建设计等
2006.3-今河北茂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
姓名
冯有愉
出生年月
1961年12月24日
毕业院校
1983.7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系
技术职称(学位)
高级工程师(学士学位,MBA硕士学位)
工作单位
一滕集团副总经理兼一滕化工总工程师
工作经历和业绩
1983.8-- 1985.10 在大连石油化工厂工作,技术员
1985.10--1986.12 大连石油化工厂第二染料厂,任厂长
1986.12--1990.6 大连石油化工研究所,所长
1990.6--1992.2国营大连天桥化工厂,厂长
1992.2--1998.8 大连天桥工贸(集团)公司,总经理
1994.9--1996.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美国密西根大学,MBA硕士学位
1998.8--2005.7 大连恒誉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5.7--至今山东一滕化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纤维素醚行业成果介绍
1)用于乳胶漆PAC和CMC的离子表面处理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
2)活性染料印染用取代度大于2.0 PAC 工业化生产技术.
3)HPMC反应结束后可挥发有机物回收再利用技术.
4)参与一滕化工10000吨/年CMC工程设计与安装并指导实现生产.
5)研究并设计出HPMC的三废治理工业化工程,并可达到国家三废一级排放标准.
6)PAC与CMC 的三废治理技术的开发.
7)多种纤维素醚与天然食品胶的复配技术,用于食品工业,用于建材工业,用于印染工业等应用技术.
姓名
徐季亮
出生年月
1953年
毕业院校
技术职称(学位)
工作单位
赫克力士化工江门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
工作经历和业绩
专长:纤维素醚类产品原料生产的工程和工艺;纤维素醚类产品的工程、生产、开发和产品应用;
工作经历:
1975年进苏州益民化工厂开始搞羧甲基纤维素钠产品的生产;
1981年参加开发食品级羧甲基纤维素钠,填补国内空白;
1988年参加研发FH9耐酸型CMC,当年产品就在娃哈哈开始使用,首创CMC用在酸奶中作为稳定剂;
在1981年到1998年一直在参加羧甲基纤维素钠车间的改造和新建生产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车间和改造过一些生产MC和HEC的车间;
1998年加入广东江门量子高科公司(赫克力士化工江门有限公司的前身)担任总工程师,开发出许多特种羧甲基纤维素钠(如特殊牙膏用CMC、电池级CMC、超高粘耐酸型CMC、超低粘CMC、陶瓷釉浆级CMC、PAC-LV和HV等),得到过省级几次科技奖。
在许多杂志(如化工装备技术、医药工程设计、化工机械、江苏化工、纤维素醚工业等)发表过二十多篇论文;
2003年参加GB 1904--2005 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标准的起草;
参加年产1万吨羧甲基纤维素钠全自动DCS操作的车间设计;
现任赫克力士化工江门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
参观过国内许多生产纤维素醚的车间,也参观过国外几家大公司的生产纤维素醚的车间,与德国、法国、意大利、芬兰、美国、日本等国的生产纤维素醚专家互相交流过生产纤维素醚的技术。在纤维素醚行业中工作有三十多年的经验。
姓名
田武
出生年月
1970年3月
毕业院校
1992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
技术职称(学位)
工作单位
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工作经历和业绩
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工作,曾在公司纤维素衍生物研究所工作5年,从事过离子型纤维素醚、非离子型纤维素醚以及纤维素醚酯产品生产研究工作,参与建设过甲基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生产线,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生产线。
姓名
戴振刚
出生年月
1965年9月
毕业院校
1992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
技术职称(学位)
工作单位
丹尼斯克(中国)有限公司CMC技术总监
工作经历和业绩
主要从事于CMC的研发和应用技术的研究
姓名
邸勇
出生年月
毕业院校
技术职称
(学位)
工作单位
泰安赛露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泰安赛露纤维素醚工业技术研究所所长
工作经历和业绩
1990年5月至1999年在肥城瑞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负责技术;
1999年11月创办全国赛露纤维素醚信息网;
2000年5月任肥城赛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2年8月,完成淤浆法新工艺聚阴离子纤维素(PAC)的研究;
2003年6月,完成德州威斯化工有限公司500吨/年HPMC项目的设计、安装、工艺调试;
2003年9月,加盟山东一滕集团,至2006年6月任山东一滕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04年6月,完成山东一滕化工有限公司2000吨/年淤浆法聚阴离子纤维素项目的设计、安装、工艺调试,产品经鉴定填补国家空白,同年8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产品发布会;
2005年1月,完成山东一滕化工有限公司2000吨/年HPMC项目的设计、安装、工艺调试;
2006年8月,任泰安赛露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泰安赛露纤维素醚工业技术研究所所长;
2006年12月,研究成功HPMC生产环保新工艺,采用新型的脱盐工艺,该工艺无工艺废水排放。
获奖情况:
1.一九九四年十二月,研制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产品
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三位完成人(项目编号:94-3-230-3)
2.一九九六年九月,研制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项目获泰安市金桥工程实施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3.一九九六年十月,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研制,获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三完成人(证书号:960013)
4.二零零零年,研制的粉末状高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产品,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三位完成人
5.2005年6月,研制的聚阴离子纤维素产品获泰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贰等奖之一位完成人(证书号;K2005-2-3-3);
现有成果:
1、500-2000吨/年建筑用淀粉醚(CMS、HPS)的生产装置设计,产品溶于冷水,透明度好,取代度高。
2、2000-10000吨/年淤浆法聚阴离子纤维素的工艺设计、人员培训、安装调试,成套技术。
3、2000--10000吨/年建筑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工程设计,全过程计机DCS控制系统。
4、500--2000吨/年医药级、食品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工程设计,全过程计机DCS控制系统。产品符合USP标准,黏度5-4000mPa.s。该工艺无废水排放。
5、HP 改型的CMC 产品,通过对CMC高分子结构中基团的改性,大大改善了CMC的使用性能,提高了CMC的水溶性,克服了CMC已产生凝胶粒的缺点,大大提高了CMC的耐酸性。油田性能较CMC更优越。
6、药用辅料:HPMCP产品,利用HPMC深加工,提高产的附加值,现市场价格为:180元/公斤,实现在国内更好的肠溶材料。
姓名
许冬生
出生年月
毕业院校
技术职称(学位)
工作单位
《纤维素醚工业》主编,原无锡化工研究设计院副总工
工作经历和业绩
姓名
丁长银
出生年月
毕业院校
技术职称(学位)
工作单位
全国纤维素醚行业协会(筹)秘书长,高级工程师
工作经历和业绩
姓名
戴振刚
出生年月
1965年9月
毕业院校
1992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
技术职称(学位)
工作单位
丹尼斯克(中国)有限公司CMC技术总监
工作经历和业绩
主要从事于CMC的研发和应用技术的研究
给分吧。。这样广州市石油化工行业协会职称公示我就能三级了,嘿嘿……我的够全够详细了吧,希望您满意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的院系设置
机电工程系
机电工程系是学院最早成立的教学系之一,设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拥有一支以创新学术团队为核心的,教学科研经验丰富、师德高尚、技能高超、结构合理、团结向上、创新有为的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教师34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高级讲师1名、高级工程师5名、工程师1名、讲师8名,双师素质型教师所占比例达到50%,另从行业企业聘请了20多名高级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长期担任 *** 教师。
机电工程系现有现代化加工中心、数控技术实训室、数控系统调试与维修室、金工实习基地、钳工实训室、机械制图室、汽车拆装室、汽车发动机室、汽车电器室、汽车一体化室、电工电子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PLC实验室、电子测量实训室、数控机房、仿真室训室、特种加工实训室、模具综合制造实训室等四十多个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实践教学场地面积共有九千余平方米,固定资产一千余万元。
机电工程系积极探索产、学、研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模式,先后与广州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博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东莞澳华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深圳创瑞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广州市开物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科莱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深圳莱斯特自动控制有限公司、深圳正昌时代电源系统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成立校外实习基地。在全体学生中大力开展“以赛促学”活动,近3年学生在国家、广东省各类技能竞赛获得多项奖项,大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综合能力。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5000余名合格毕业生。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外语与商贸系
外语与商贸系是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所属的二级系院,是学校专业设置历史最长、外语教学涵盖面最广、教师人数最多、学生人数之一的二级系院。外语与商贸系应教育领域中国际化趋势的要求,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于2011年调整扩张组建更名而成。我系现开设有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商务翻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国际物流)等6个专业。目前我系全日制普高学生有1900多人,历年毕业生就业率更高达到100%,在同类专业中独占熬头。
外语与商贸系师资雄厚,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院师生和社会各界好评。我系现保持有一支稳定的专兼师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除本系的专业教学外,还承担着全院公共英语、函授英语、英语等级考试、外销员、导游以及外派劳务外语等公共外语的教学管理工作及培训任务。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外语与商贸系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特别是能适应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贸易等不同领域需要的各类国际商务复合型人才。在专业人才目标的指引下,我系通过校政企合作方式培养学生。目前,我系校政企合作的项目有:校内成立立品公司形成生产性运营实训基地;校外与顺风速运、金圣斯合作共建形成生产性实训基地;与赛时、苏宁等公司合办订单班培养学生;与广州市科信局合作成立大学生爱心创业基地。
信息工程系
广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成立于2002年,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信息管理师),计算机应用技术( *** 游戏开发),图形图像 *** (计算机仿真技术),计算机 *** 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7个专业和专业方向,以我院“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有教养、有本领的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实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认知性学习、生产性实训、顶岗性实习”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培养适应IT产业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掌握熟练基本理论、具备较强职业实践技能和续航能力、能胜任IT行业工作,重诚信、会学习、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与社会适应能力和严谨的职业规范的准职业人。
财经与管理系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财经与管理系于2011年6月成立,由之前的财经系(创办于1998年)和管理工程系(创办于1999年)合并而成。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和发展,财经与管理系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培养、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优势。财经与管理系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宗旨,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持续发展,从“教养”和“本领”两个方面不断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推进学院“给我三年,还你一个有教养、有本领的孩子”的育人目标的实现。
目前财经与管理系已开设会计(注册会计师)、会计电算化、工商企业管理、工商企业管理(ERP应用师、连锁经营管理师)、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经理人)等专业与方向;在校生人数将近2000人。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过程中,财经与管理系加大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以实践教学为重心,深入推进课程结构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逐步完善与社会、行业和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财经与管理系已形成一定的办学传统和特色,会计(注册会计师)专业荣获广州市之一批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建设专业、广东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另有院级精品课程3门,建设了校外顶岗实训(实习)基地10余个,校内实训(实习)室14间。
为全面推进学院“给我三年,还你一个有教养、有本领的孩子”的育人目标的实现,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财经与管理系设定了个性化的教养工程总体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业务精准观念,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素质全面、专业技能突出的“有教养、有本领”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职业型、技能型人才。财经与管理系先后举办过诸如商品展销会、创业大赛、模拟 *** 、爱心义卖、红歌赛等在校园内非常有影响的学生活动。
经过全系教师共同的努力,财经与管理系的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自1999年开始高职招生以来,每年毕业的学生受到了企事业单位的极大欢迎,就业率远远高于我省就业率的平均水平;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深受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石化工程系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石化工程系(黄埔校区)成立于2005年7月。其前身是广州石化教培中心,该中心培养的石油化工、炼化机械、化工分析、仪表、电工等专业的毕业生已成为石化行业的技术骨干。石化工程系围绕石油化工行业、企业生产工作过程和管理需要,设置了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化工电气自动化方向)、应用化工技术(油气储运技术方向)和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方向)等专业,这些专业均为广州市示范性建设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石油化工专业群。石化工程系一年级学生在从化校区就读,二、三年级学生在黄埔校区就读,有利于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工作的开展。石化工程系(黄埔校区)现有教职工29名,其中南粤优秀教师1人、副高及以上专业职称12人、博士2人、硕士6人。拥有综合教学楼、实习培训基地和学生宿舍等办学场地,2008年石油化工实训基地被授予广州市高职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石油化工专业群积极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现了课程体系的重构,“技能、知识、素养”并驾齐驱,为广东省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的石油工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现已初步构建广东石化行业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专业建设平台,形成了“依托行业,校企共育的‘2+1’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信息化手段,实行“表盘”管理,其培养模式已获得我省石油化工行业认可,成为培养石化行业 *** 的摇篮。与广州石化、珠海宝塔石化、南方石化、茂化建等大型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等,实现了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目标,在2010年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得到专家的高度肯定。自2008年以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被中国石化列为录用应届毕业生的定点高校,石油化工专业群历届毕业生有27.8%(2011届为47.9%)被中国石化旗下的企业录用为正式员工,享受入户广州等城市、人事档案随迁的待遇。石化工程系(黄埔校区)不断探索校企结合的办学新模式、新 *** ,为学生提供定期到企业集中实习、实训的机会,学生共享学院图书馆藏书及几十万册的电子图书等,将“给我三年,还您一个有教养有本领的孩子”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
餐饮与旅游管理学院
餐饮与旅游管理学院是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所属的二级系院,成立于 2009 年,是一个年轻、充满活力,有着很好发展前景的院系。现设有 餐饮管理与服务( 餐饮经理) 、餐饮艺术设计、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等三个专业。我 院教学能深度灵活的适应社会对餐旅行业人才的需求、所培养的学生专业能力过硬,综合素质较高、尤其以较高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见长等等,受到社会餐旅行业的普遍欢迎,历年的就业率达到 100% ,在同类专业中独占鳌头。
餐饮与旅游管理学院现有专 *** 教师 30 多名,并长期聘任国内知名专家和烹饪大师担当客座教授。校内外实训条件优越,我院在校内建有餐厅服务、客房服务、调酒、茶艺、中式烹调、西餐烹调等实训室。大部分实训室同时对外营业开放,实现了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的实训教学模式。目前,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包括:中国大酒店、花园酒店、威斯 汀酒店、希尔顿酒店、广州大厦、胜利宾馆、假日文化酒店、嘉逸酒店管理集团等多家星级酒店和广东南湖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当前,餐饮与旅游管理学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实行自主招生。我们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正面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开拓创造我们的未来。
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成立于1985年。地处广州市中心,作为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的二级分院,二十多年来秉承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务实创新精神、以立品、为学、禀艺、砺身为院训,潜心培育,辛勤耕耘,毕业生业绩显赫,目前在校学生为700人。现任院长李志红为广州市知名品牌设计专家,毕业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多年以来,学院构建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除此以外,学院聘请了多名国内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知名设计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形成了一支非常稳定的专兼师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遵循中国高职教育的改革方向,学院成立了艺术与设计中心、3D行业应用研究所、名师工作室等设计机构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设计实践教学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使设计教育与市场接轨。学院的专业设置非常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目前开设了广告设计与 *** 、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与数码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展示设计等六个专业。历年来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超出全省同类型院校总体就业率的平均水平,近五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100%。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有多大?具体形容一下。再介绍一下。
学院占地638亩,总建筑面积18.99万平方米。现有江北、长寿两个校区。江北校区地处重庆市主城商贸中心——江北区观音桥商圈;长寿校区坐落在长寿区风景名胜菩提山麓,毗邻国家AAAA级景区长寿菩提古镇、长寿区 *** 和高铁长寿北站。
学院具备完善的实习实训条件,有校内实训基地38个,实验实训设备价值3100多万元,实训场地6万余平方米,可满足各专业学生实训实习所需,被中国石化联合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评为“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
长寿校区:重庆市长寿区菩提东路2009号
江北校区:重庆市江北区嘉陵四村100号
扩展资料:
学院始建于1964年,2010年4月经重庆市人民 *** 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改制为高职院校,并经重庆市 *** 批准、国家人力社保部备案加挂重庆市化医 *** 学院牌子。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是由重庆市人民 *** 举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和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建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现有专兼任教师3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30%以上,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7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7%以上。学院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手段先进,科研能力突出。
学院设有化学工程学院、环境与质量检测学院、制药工程学院、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财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7个二级院系及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军事体育工作部等教学部门。
参考资料来源: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学校简介
想入一台单反,50d 550d 尼康d90 好纠结吖~~~~~~~~
中国塑协专家库
Top Experts Database of China Plastics Process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姓名 单位 职务、职称 陈士能 中国轻产业结合会 会长 徐 僖 四川大学 院士/传授 廖正品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会长/教学级高工 李国俊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常务副会长/高工 王德禧 中科院化学所 研讨员
包建成 姑苏工业园区富士达塑业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高级经济师 包燕敏 上海国民塑料印刷厂 副厂长/高工 蔡明池 中国包协塑料包装委员会 副主任/高工 曹常在 天津市塑料研究所 所长/高工 曹建芳 山东道恩集团 总工程师/高工 曹剑奇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高级工程师 陈 宇 北京市化学工业研究院 副院长/研究员级高工 陈成泗 宁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陈家琪 全国塑料制品尺度化技术委员会 主任/高工 陈杰? 西安交通大学 教授/博导 陈晋南 北京理工大学 教授 陈静波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院长/教授/博导 陈明辉 金鹏集团 副总工程师/高工 陈庆华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副院长/高工 陈学军 宁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陈学思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博导 陈耀庭 北京化工大学 教授 陈一东 贝尔斯托夫橡塑机械 销售经理 崔 平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所长/研究员 崔福斋 清华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院生物材料室 教授/博导 冯嫡君 中国塑协人造革合成革专委会 常务副理事长/高经 符 岸 广东省塑料工业协会 理事长 傅 旭 中蓝晨曦化工研究院 院长/教授级高工 傅志权 浙江枫叶集团 董事长 高春荣 北京塑料工业协会 高级工程师 高坤光 中国塑协工程专委会 秘书长/工程师 高破新 建设部科技发展增进中心 处长/高工 耿传智 同济大学 付教授 耿孝正 北京化工大学 教授 顾红庆 无锡国泰彩印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高工 顾刘谦 南京橡塑机械厂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 郭宝华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高分子研究所 副所长/教授 国殿才 山东省塑料工业有限公司技术开发服务公司 经理/高工 何春雷 舟山市金海机械有限公司 董事长 何海潮 上海金纬机械 *** 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侯树亭 泡沫塑料专业委员会 会长/教授 胡建信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进程教研室 主任/教授 胡正华 一汽民众有限公司洽购部 经理/高工 黄 锐 四川大学 教授 黄步明 广东泓利 机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研究员级高工 黄汉雄 华南理工大学 教授 黄 虹 广东金明塑胶设备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高工 黄 萍 北京市塑料研究所 总工程师/高工 黄险波 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博士 黄学祥 江苏联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高经 黄志杰 浙江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 总经理/高工 季君辉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博导 贾润礼 华北工学院塑料研究所 所长/教授 蹇锡高 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 所长/教授/博导 江 波 北京化工大学 教授 江 梅 长春一汽汽研所 高工 姜振华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教授 金洪波 中国塑协农膜专委会 秘书长 金日光 北京化工大学性命科学研究中央 主任/教授/博导 靳树伟 玉溪市朝阳塑料有限义务公司 董事长 瞿金平 华南理工大学 副校长/教授 蒯一希 成都金石东方工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雷湘军 巴顿菲尔震雄塑料装备有限公司 经理/高工 李 杰 北京市加成助剂研究所 所长/高工 李毕忠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央 副主任/研究员 李滨耀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浙江衫衫集团公司 付总/研究员 李晨光 东莞德科摩华大机械有限公司 首席经理/工程师 李汉鹏 《国外塑料》杂志 主编/高工 李建军 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博士 李林楷 广东榕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高工 李树材 天津科技大学 教授/博导 李元珍 中航一集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高工 廖启忠 广州市冠誉铝箔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林少全 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主任/博士 刘 鹏 兰州石化分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橡塑加工运用研究所 副所长 刘 萍 北京东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助剂二厂 总工/高工 刘 姝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统计师 刘春太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刘丰田 山东省塑料协会 会长/研究员 刘光知 科倍隆科亚(南京)机械有限公司 首席履行官 刘均科 全国塑料加工工业信息中心 副主任 刘秋凝 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高工 刘万蝉 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所长/教授 刘俊秀 中国塑协改性塑料专委会 秘书长/教授 龙云正 南京橡塑机械厂有限公司 董事长/高工 娄晓鸣 兰州兰泰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总经理 卢灿辉 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 教授/博导 卢秀萍 天津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教授 吕宗尹 《国外塑料》杂志 记者 罗意自 南海东兴制罐有限公司 董事长 罗运军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 教授 马永梅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 博士 马占峰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工程师 马镇鑫 广东金明塑胶设备有限公司 总经理 马之清 山东清源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 孟 杨 济南太亚聚氨酯有限公司 总经理/高工 孟月东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博导 米永存 山东道恩团体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经理/高工 倪众勤 北京华盾雪花塑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高工 欧阳荣 香港联塑集团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裁 欧育湘 北京理工大学 教授 潘庆功 山东省塑料协会 秘书长/高工 钱洪祥 圣诺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钱耀恩 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 秘书长 秦立洁 北京华盾雪花塑料集团公司 高级工程师 邵佳敏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申长雨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副校长 孙安垣 《工程塑料应用》杂志社 所长/研究员 孙福荣 温州市合成革商会 会长 孙天智 淄博天鹤塑胶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孙卫东 北京市塑料研究所 部长/研究员级高工 汤 俊 天津市塑料集团有限公司 处长/高工 唐 辉 合肥紫江包装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田兴友 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博士 王存吉 异型材及门窗制品专业委员 秘书长/高工 王东川 上海汽车工业公司工程研究院 副总工程师 王贵宾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教授 王宏安 河北宝硕股份有限公司创业塑料分公司 副总经理 王 珏 浙江申达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总经理 王克智 山西省化工研究院 总工程师 王 琪 四川大学 教授/主任 王清国 长春一汽汽研所 主任/高工 王文广 深圳市塑胶行业协会 秘书长/教授级高工 王新宇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叽分校 博士 王彦明 北京隆达轻工控股有限公司 部长 王玉忠 四川大学降解与阻燃高分子资料研究核心 教授/博导 王仲文 浙江七色鹿色母粒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魏若奇 建设部国家化学建材检测中心 主任/教授级高工 翁云宣 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委会秘书长 秘书长/高工 吴 芬 南京聚隆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总经理 吴驰飞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教授 吴大鸣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教授 吴宏武 华南理工大学工业设备与把持学院 教授 吴 念 北京塑料集团公司 高级工程师 吴卫平 青岛天星高材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吴耀根 佛山塑料集团东方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高工 吴忠文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教授 谢鸽成 汽巴精化(中国)有限公司 经理 辞世雄 广东顾地塑胶股份有限公司 副董/总经理/高工 徐蓓蕾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北京来斯特科贸有限公司 董事长/教授级高工 徐同考 河北邢台东泰塑胶有限公司 董事长 徐卫兵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主任/教授/博导 徐迎宾 广州市花都科苑企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博士 许 琳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高级工程师 许国志 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教授/博导 薛木庆 德士威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高工 严 庆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巧与工程研究所 副所长/博士 杨桂生 上海杰事杰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杨洪献 管道专委会 秘书长 杨鸣波 四川大学高分子迷信与材料学院 教授 杨宇明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室主任 杨忠久 深圳市顺嘉高新建材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杨 力 全军包装工作办公室 教授 杨惠娣 《中国塑料》编辑部 主编/高工 杨明锦 北京塑料研究所《塑料》编辑部 主编/研究员级高工 杨 升 佛山高明亿龙塑胶工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杨卫民 北京化工大学 教授 杨小玲 《助剂》杂志编纂部 高工 于 建 清华大学 教授 于文祥 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 常务副总裁 俞建模 大连三垒机器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工程师 喻建明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院长 苑会林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严为群 江苏联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曾铁球 高超骏胜塑胶有限公司 董事长 詹旺盛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教授 张春华 广东仕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总经理 张红兵 北京三佳挤出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 张华集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教授级高工 张其智 潍坊中云集团公司 董事长 张胜国 南京瑞亚高聚物装备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张学仁 甘肃省皮革塑料研究所(公司)/甘肃省塑料协会 副所长 /高工/秘书长 张玉爱 甘肃省皮革塑料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张玉川 北京塑料工业协会 理事长/研究员级高工 张志平 中蓝晨光化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章林伟 国家建设部 处长/教授级高工 庄 ? 北京市塑料研究所 所长 赵安赤 清华大学 教授/理事长 赵春风 旺中催化剂有限公司 总经理 赵红玉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副编审 赵 洪 哈尔滨理工大学 副校长 赵建华 南京橡塑机械厂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高工 郑 恺 国度通用工程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工程塑料协会 副主任/秘书长/高工 郑 德 广东炜林纳功效材料有限公司 总经理 郑天录 天津市塑料工业协会;天津市塑料集团公司 高工/秘书长 钟少锋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博士 钟晓萍 《塑料工业》杂志社 副主编 周 山 保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正高工 周南桥 华南理工大学工业装备与节制学院 教授 周一兵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相干工业分会 常务副理事长/教授级高工 朱复华 北京化工大学塑料工程研究所 所长/教授 朱康建 广州博创机械有限公司 总裁/工程师
中国塑协专家委员会第二批专家名单(2006年) 姓名
单 位
专业专长 陈海涛 宁波信高塑化有限公司 塑料改性 陈 生 中国塑协氟塑料加工专业委员会 氟塑料加工与应用 陈小明 奇乐丝网实业有限公司 行业管理 丁长楷 富事达塑业有限责任公司 塑料改性 丁国荣 杭州万里塑胶有限公司 企业管理 丁良玉 浙江省中财集团公司 塑料管材 范杵兰 太原市塑料研究所 塑料粘合剂与涂料 高 明 常州改性塑料厂有限公司 塑料色母粒 郭铭蕊 无锡市巨龙塑化有限公司 企业管理 郭庆人 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 塑料微灌 何嘉松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聚合物杂化材料 韩连贵 中国塑协农用薄膜专业委员会 农膜材料 胡振庭 上海胜柏包装工业有限公司 塑料包装 黄增源 兰州塑料工业总公司 行业管理 黄绍钧 广东省塑料皮革工业研究所 聚合物材料合成与改性 孔德海 新疆塑料行业协会 行业管理 李 革 烟台万华超纤股份有限公司 合成革 李双全 中国塑协节水器材专业委员会 塑料节水器材 李玉根 浙江省中财集团公司 塑料管材 李云新 新疆塔农塑业有限公司 农用塑料 梁 斌 精诚模具机械有限公司 塑料模具 李文东 海尔科化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塑料改性及企业管理 刘志民 天津市塑料研究所 医用塑料 陆惠琴 无锡市巨龙塑化有限公司 塑料改性 罗崇远 广东盛恒昌化学有限公司 行业管理 钱洪祥 圣诺盟有限公司聚氨酯研究所 聚氨酯发泡材料 沈国海 安徽国风集团有限公司 塑料改性 王笃金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高分子状态与加工 王 毅 乌鲁木齐石油化工总厂塑料厂 塑料改性 王永人 中国塑协塑料编织专委会 塑料编织 魏丙光 河北沧州东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塑料加工 吴大陆 无锡市巨龙塑化有限公司 塑料加工及企业管理 吴国章 华东理工大学 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 吴晓芬 重庆顾地塑胶电器有限公司 塑料加工与应用 向欣芳 天津市塑料研究所 医用塑料 项爱民 北京工商大学 可降解膜材料 徐文清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独山子石化分公司研究院 化学工程 严一丰 深圳市志海实业有限公司 塑料加工与应用 阳明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俞立群
Harrison Yu 塑料工程师协会营销跟治理分部参议员
SPE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Division Councilor 塑料加工与利用
Plastics Processing Application 余卫平 福建省塑料工业协会 行业管理 喻建明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公司北京研究院 聚氨酯泡沫塑料 应明康 上海古代建造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塑料管道工程技术 詹家驹 云南省塑料行业协会 行业管理 张风梧 上海美善塑胶有限公司 塑料加工与应用 张 晶 乌鲁木齐德美隆塑化有限公司 塑料改性与应用 张 军 新疆屯河型材有限公司 塑料异型材 张玉英 山西省塑料行业协会会长 塑料改性与行业管理 张胜军 新疆产品德量监督测验研究院 橡塑材料 张世民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郑 重 新疆屯河节水科技限公司 塑料节水器材 周 豪 独山子石化研究院 聚丙烯改性及应用 周理水 浙江省塑料行业协会 行业管理 卓仁禧 中国科学院院士 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 赵东日 山东日科化学有限公司 塑料改性及塑料助剂 祝月良 昆山协孚人造皮有限公司 合成革 何 征 沃特集团有限公司 塑料改性 沈千新 长青塑胶(深圳)有限公司 挤出异型材 刘 武 深圳技术品质监视研究所 塑料加工与应用 孙立清 深圳市建设控股公司 塑料加工与应用
中国塑协专家委员会第三批专家名单(2007年) 姓 名 单 位 职 务 陈科 新 *** 山子石化总厂研究院 高等工程师 寿晓冬
精诚时期控股有限公司、浙江精诚模具机械有限公司 副董事长、副总经理 吴正元 南京聚隆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杨秉正 中塑协人造革合成革专委会 分会理事长 张建均 公元塑业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总经理 赵锂 中国修建设计研究院机电设计研究院、给水排水设计研究所 副院长、所长 草野隆 积水(青岛)塑胶有限公司、日本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积水管材技术株式会社 技术参谋、总经理 *** 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所 教授 陈更新 上海市塑料制品工业研究所 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黄艳 南京协和化学有限公司 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欧玉春 中科院化学所 研究员 申纪国 潍坊塑料建材有限公司 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项素云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系 教授 谢冬梅 广西煤炭科学研究所 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张金柱 广州市花都科苑企业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博士 周一萍 营口市朝阳化工总厂 高级工程师 张建富 山东淄博寿山集团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董事长助理、高级工程师 孙立荣 烟台海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总经理 王滨 烟台市双华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李瑞东 吉林亚泰三川塑料有限责任公司 总工程师 郑仪修 烟台六塑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科科长 刘安友 北京深顺灵通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执行总裁 焦瑞芳 江苏常编塑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助理 刘厚义 烟台永太机械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何 斌 湖南省塑料研究所 总工程师、副研究员 刘义成 株洲塑料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潘小梅 湖南省塑料研究所 副所长/秘书长 王小红 湖南省塑料研究所、湖南科天新材料有限公司 总经理、总工程师 肖加余 中国人民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 副院长、教授 李诗春 长春高祥特种管道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王占杰 中国塑协塑料管道专委会 秘书长 段予忠 山东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学院 教授 谷金河 河南洋浦科贸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廖明义 大连海事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 教授 陆晓中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教授 唐伟家 南京聚隆工程塑料公司 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 张玉霞 《中国塑料》杂志社 副所长、副研究员 郑水林 中国矿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教授 雍跃 安徽国通高新管业股份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经理、经济硕士 黄解 厦门武峰塑料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于计俊 亚大集团 副总裁、高级工程师 赵文聘 鞍山市隆兴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何? 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修中心(福州) 常务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范佳忠 沈阳久利化学建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李白千 佛山市日丰企业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理工监测 世联地产 烽火通信 中材科技 华东科技 天宝股份 ...,博士 徐红越 上海清川管业总公司 总工程师 高长全 河北宝硕管材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赵启辉 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管道塑料管材管件及阀门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邱夷平 上海东华大学 教授 邹立谦 大连立本塑胶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周宝茂 上海宝洋塑业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王德全 南通合成材料试验厂 高级工程师 段祥根 山东华尔新材料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汪艳华 山东华尔新材料科学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苏雅? 天津塑料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郑玉婴 福州大学高分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教授 黄少慧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分子研究所 教授 房 琳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处长 吴海君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化工事业部主任 郑峰 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公司 高级工程师 汪萍 《塑料制造》杂志 副主编 滕谋勇 山东聊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教授 季建仁 惠东美新塑木型材制品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陈欣杰 汕头市塑胶商会 秘书长 林泽平 汕头经济特区金达塑胶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郑钟南 广东南洋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市塑胶行业商会 董事长兼总经理、会长 林东亮 惠东美新塑木型材制品有限公司 董事长 王兴为 衡水精信塑料助剂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陈友标 广东华业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公司 董事长 陈鹊 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经理 冯金茂 伟星集团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高荣宝 瑞士布斯公司 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 孟庆君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高级工程师 翦建政 湖南省塑料行业协会、湖南省塑料研究所 会长、所长 刘伯元 安徽科技开发公司新材料适用技术研究所 所长 孙成伦 大连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肖顺秋 湖南省塑料研究所 副所长 王登勇 伟星集团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经理 白杰 杭州科利化工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宋云鹤 中国塑协塑料编织制品专委会 秘书长 王士彪 湖南科汛环保塑料有限公司 总经理 王佛松 中国科学院 院士 郭虎 浙江通球环保存业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杭新华 无锡新龙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黄全春 上海春旭模具工业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刘圣军 中国人民 ***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副主任、副研究员 孙绍灿 宁波江南塑胶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田丰 中国人民 ***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研究员 王红 远东(宁波)塑胶金属工业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徐国庆 江苏省东台国威滚塑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张岳林 湖南阿立得公司 高级工程师 房华江 宁波江南塑胶容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兼翻新中心主任 陈剑林 无锡市德氟隆化工防腐设备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陈开国 浙江慈溪市菲富利旋塑工程有限公司 总经理 黄新生 安徽宁国天迈塑胶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柴柏苍 浙江慈溪市德顺容器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张明治 中国塑协滚塑专业委员会 理事长、高级工程师 白鸿儒 上海三维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检测石油化工应该考什么样的职称
职称广州市石油化工行业协会职称公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石油化工检测行业可以考广州市石油化工行业协会职称公示:压力容器检验员(检验师)、压力管道检验员(检验师)、锅炉检验员(检验师)。
无损检测广州市石油化工行业协会职称公示:RT射线、UT超声波、MT磁粉、PT渗透。(各Ⅰ、Ⅱ、Ⅲ三个等级)